首页 > 体检 > 正文

《且兰故事》会唱歌的泥巴

日期:2023-05-06 13:13:46 来源 : 且兰黄平

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奋力谱写美丽黄平现代化建设新篇章!

全面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,自觉维护国家主权、安全和发展利益!


(相关资料图)

黄平泥哨是流行在黄平一带的苗族民间玩具,是一种在传统泥俑、陶俑基础上创新发展起来的小型彩塑泥捏。一块块看似普通且随处可见的泥巴,经泥哨传承人精心创作后,就能华丽转身,变成一个个色彩丰富、形态可爱的泥哨作品。不仅如此,这些泥巴还能唱歌,悦耳动听的音乐让这些泥巴也变得更加灵动和富有生气。 

黄平泥哨以粘土为原料摔打掐捏,制成鸟、兽、虫、鱼等多种动物形状,中空留孔可以吹响。泥坯入窖煅烧后涂色,形象夸张,色彩鲜明,布局丰满,对比强烈。

在黄平县第二中学的美术教室里,潘大梅老师正在悉心地给社团的同学现场传授捏泥哨的技巧。

看着老师和同学们行云流水般的操作,记者也有些蠢蠢欲动了。

一番折腾后,记者终于“成功”地捏出了一个“四不像”。

经过学生的点拨,记者的泥哨“处女作”终于有点像模像样了,但和同学们比起来,还是逊色了许多。

记者的亲身体验真是应了那句“一看就会一学就废”的调侃之词,原来这小小泥哨的一拿一捏里竟然藏着这么多的讲究。

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,潘大梅老师的泥哨之所以能捏的这么娴熟,是因为她已经为此付出了多年的心血。

2018年,潘大梅老师来到黄平县第二中学,便跟着她的泥哨启蒙老师吴寿安学习泥哨技艺,至今已是她学习泥哨的第5个年头了。

吴寿安老师是省级民族教育教学名师、县级非物质遗产传承人、黄平县第二中学美术老师,他对泥哨有着很深且独特的见解,是当地小有名气的“泥哨老师”。

吴寿安老师向记者介绍,在学校的苗族泥哨的陈列专柜陈列有不同的国家级、省级传承人的作品,还有学校老师、学生的获奖作品,以及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的资料。

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,黄平们县文化部门,每一年假期都会组织美术老师进行学习泥哨,吴寿安老师就是从那个时期开始学习的。当年掌握泥哨技艺以后,吴寿安萌生了将这门非遗技艺传给学生的想法。

被记者问及如何把泥哨技艺带进校园的,吴寿安说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,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,学校开设苗族泥哨的可以不断的增强学校师生的民族文化自信,不断的增强师生对民族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,因此,在他自己学会这门技艺后就考虑拿到教学里来进行实践。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校方的认可和支持。

据了解,黄平县第二中学在1992年开设泥哨课。在早期90年代的时候,吴寿安老师也教过一些学生,但是后面由于各个方面就暂时停了一段,一直到2008年学校启动了民族文化项目,所以又把黄平泥哨带进了课堂,并一直坚持到现在。黄平县第二中学现在也成为了全省民族文化项目学校。

吴寿安工作室培养了3名美术老师,她们都能熟练地掌握泥哨技艺和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,稳定的师资力量让黄平县第二中学泥哨课程得以长期的持续开展。

吴寿安说:“我们是利用课堂进行美术课进行教学,一个学期开设4节课,从七年级开始就要普及每个学生,从中选择一些优秀的学生进入社团进行专业性的学习”。

泥哨课的开设,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泥哨制作的热情和兴趣,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动。

“我年纪渐渐老了,但是这个泥哨技艺必须得传下去,作为一个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,我有义务和责任,带着我们的团队,把黄平的泥哨技艺传承下去。”吴寿安老师说,再过几年就退休了,但泥哨创作和传承将会伴随着他并成为他一直热爱的事业。

从2008年启动民族文化项目将泥哨带进校园的近16年间,吴寿安工作室培养了苗族泥哨非遗传承人12人,培训全县泥哨教学教师100人次,接受苗族泥哨教育和技艺体验的学生近10000人,掌握苗族泥哨技艺的学生近120人,参训学生制作泥哨作品参加县州展览80件次,获县级一等奖多次,获黔东南州历届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成果展一等奖,他们让原本冷寂无声没有生命的泥巴唱出了动听的歌,唱出了他们心中的歌。

作者 | 杨琳 龙江 李思琪 伍云航

编辑 | 潘虹

网络编辑 | 杨玲惠

编审 | 杨忠

核发 | 赵军

投稿邮箱 | hpxxwzx@126.com

✩✩✩✩✩

得分:80

上一篇:大学生五一前强行离校被警告,校方:没说明特殊事由,给处分合情合理|环球新消息 下一篇:最后一页
x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