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相关资料图)
3月15日,央视“3·15”晚会集中曝光了关于大米、化妆品、网络电信产品、安全生产用品、高标准农田建材等12类产品及服务的制假售假情况。各省各地消协也纷纷发布查处假冒伪劣产品典型案例,一时间假冒伪劣产品及制假售假行为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。
新闻报道显示,央视“3·15”晚会曝光的多家企业所在地上海浦东、广东广州、江苏滨海、浙江嘉兴等地的主管部门,从3月15日深夜至16日凌晨迅疾行动,火速现场执法并发布处置情况通报。农业农村部第一时间派出工作组赶赴地方,开展高标准农田建材伪劣问题进行核查整改,严格落实管理责任。
假冒伪劣产品泛滥严重戕害消费者权益,与建设高效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背道而驰。食品、药品、日常用品等成为假冒伪劣产品重灾区,严重危害了群众健康,拉低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,全社会对此保持高度关注,深恶痛绝。
制假售假行为与推动高质量发展背道而驰。一些不良商家商德败坏,为了私利罔顾法律法规,漠视群众利益,以次充好追逐个人利益的最大化。任之由之,不但会生出“劣币驱逐良币”现象,也会持续打击市场信心、消费信心,最终伤害高质量发展。
坚决向制假售假行为亮剑,应当成为全社会的共识,成为每一个市场参与者的共识。商品生产者要严守法律法规,守正“三观”,让挣的每一分钱都干干净净。政府主管部门要真正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主动施为真正作为,为民施政,以雷霆手段把引导职责监管责任落细落实。全社会要积极行动起来,树立积极健康的消费观,自觉抵制假冒伪劣产品,积极揭露制假售假行为,携手形成抵制假冒伪劣产品的社会合力。
抵制假冒伪劣,亮剑制假售假,天天都是“3·15”!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欧阳海南
编辑 陈景雄